江北區暑期科普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近日,江北區各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暑期科普體驗系列活動,用多元化的課程,助力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萬豐社區
江北區“家門口的青少年宮”公益課《魔術與思維》在萬豐社區火熱開講,30余名孩子化身“小小魔法師”,在骰子跳躍軌跡與邏輯推演的碰撞中,開啟了一場既燒腦又炫酷的思維探險。
活動現場,張老師以幾顆骰子為“魔法核心”,巧妙設計互動環節。孩子們首先在心中默選一組骰子點數,隨后在導師引導下進行一系列加減運算,他們需要利用概率計算、排除法和邏輯推理,破解導師設下的“魔法陣”。網格員則穿梭在各小組之間,細心協助孩子們梳理思路。當導師精準報出孩子們心算的最終結果,甚至回溯“猜中”其初始選擇的骰子組合時,驚嘆聲與掌聲瞬間點燃課堂氣氛。張老師現場揭秘,將看似神奇的“魔法”清晰拆解為數學原理的實踐應用。
據了解,本次《魔術與思維》公益課是江北區“家門口青少年宮”的系列嘗試。課程設計巧妙地將原本略顯枯燥的數學思維訓練,包裹在充滿懸念和趣味性的魔術外衣之下。用骰子和撲克牌作為道具的任務驅動,讓孩子們在驚嘆和歡笑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分析問題的流程圖工具和驗證假設的真值表方法。
梅堰社區
梅堰社區活動中心內,一群孩子屏息凝神,指尖小心調整著木質軌道上的列車模型,這列由他們親手拼裝的“未來列車”,竟穩穩懸浮于軌道之上,如被無形力量溫柔托舉,駛向想象的遠方。這是該社區精心策劃的暑期青少年科普實踐課堂中的一幕。
本次活動巧妙融合了前沿科技與環保理念。孩子們收到的并非普通積木,而是社區精心收集的加工邊角木料和再生木材制成的拼裝套件。在社區網格員的引導下,孩子們化身“綠色工程師”,從零開始組裝車體、鋪設軌道。當親手拼裝的列車最終克服重力,在木軌上輕盈滑翔時,每一張專注的小臉上都綻放出探索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設計理念,就是讓科技與環保‘可觸可感’,”社區網格員表示,“利用磁力懸浮代替傳統動力,本身就是一種清潔、無摩擦阻力的高效運行方式。同時,我們特意選用回收木材作為載體,讓孩子們在動手過程中深刻理解,科技創新的方向可以也應當與資源循環利用并行不悖,共同指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萬寧社區
夏日炎炎,萬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卻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科普活動—— 水火箭制作在此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歡樂中探索科學奧秘,更成為社區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為暑期社區服務注入了新活力。
活動伊始,社區特意邀請的科普志愿者便熱情地為孩子們講解水火箭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水火箭是利用水和空氣的壓力產生動力升空的,其中蘊含著動量守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物理知識。” 網格員一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一邊通過示意圖展示火箭的結構。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舉手提問,現場互動氛圍十分熱烈。
在組建火箭環節,一個個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水火箭制作完成。“3、2、1,發射!”隨著一聲令下,孩子們按下發射按鈕,水火箭瞬間噴出一股水柱,直沖云霄,現場爆發出陣陣歡呼聲和驚嘆聲。當看到自己制作的水火箭成功升空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暑期活動非常有意義,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助力孩子成為未來的科技小達人。江北區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后續我們將會持續聯合各街道、鎮開展更多科普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一個了解科學、熱愛科學的平臺,讓科技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