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科協成立于2023年12月,現有個人會員96人,團體會員17家,立足服務企業和科技工作者,積極搭建高能級科創平臺,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提高園區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工作背景
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是寧波市人民政府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共建的科研事業單位。2020年8月研究院開園投用,設立柔性電子、智能芯片、無人航行、民用航天、衛星大數據、工業設計、文遺保護等7個技術中心,是浙江省首批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科協緊扣“服務科技創新、發揮產學研紐帶、催生高科技企業”三大核心任務,依托西北工業大學的科研優勢和人才資源,為寧波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積極推進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助力寧波高新區獲得“浙江省柔性電子未來產業先導區”并評估優秀,助力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獲批工信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省自主水下仿生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等21個創新平臺。積極與園區企業合作攻關關鍵技術,并通過開展技術難題對接會等方式,推動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對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二、主要做法
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推動產研精準對接
積極開展產研對接,推動學術資源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針對企業技術需求,舉辦柔性電子、先進材料、智能芯片、無人航行等領域技術對接活動10余場,邀請院士、國家級人才等高層次專家與企業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覆蓋企業百余家、技術人員400多人次,促成聯合技術攻關39項。與澳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及雪龍集團、寧波瑞孚等20余家本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攻克柔性電子材料、智能航行系統等關鍵技術難題23項,加速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
強化服務牽引,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以“服務地方、帶動企業、轉化成果”為目標,帶動地方優質企業,特別是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會員企業成長與發展。與會員企業盧米藍、維柔共建的浙江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OLED新型材料與器件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順利通過建設期驗收;與會員企業博海深衡共建全省自主水下仿生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助力會員企業寧波盧米藍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寧波天擎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獲批第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夯實產學融通人才根基
依托全省高性能MEMS芯片規模制造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成長機會,鼓勵他們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支持他們開展創新性研究,一批優秀的青年產研融合人才脫穎而出。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自成立以來,助力研究院入選國家級人才3人、省級人才3人、市級人才3人、創新團隊2個,推動研究院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工作成效
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通過產學融通實踐,實現多方共贏。一是學術與產業影響力雙提升。院科協積極開展產學研難題對接活動10余場,科技服務覆蓋企業超100家,促成聯合技術攻關39項,助力寧波高新區獲評“浙江省柔性電子未來產業先導區”(評估優秀)。二是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能力。院科協強化創新紐帶作用,帶動科協企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與會員企業共建省級平臺3個,入駐科協的園區企業晉升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三是人才量質齊升。院科協積極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造暢通的人才晉升通道。助力研究院和會員企業新晉國家級人才4人、省市級人才16人。
四、工作啟示
一是精準定位是前提。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將依托西工大“三航”硬科技優勢,聚焦寧波地方產業需求(如柔性電子、智能裝備),實現政府、高校、園區三大主體聯動,推動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在企業轉化落地,服務地方是院科協找準服務定位的關鍵。
二是平臺賦能是核心。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通過學術交流平臺、技術服務平臺、人才培育平臺“三位一體”建設,實現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需求的高效匹配。
三是人才儲備是根基。通過青年科研骨干培養,構建“短期可用、長期可持續”的人才梯隊,破解產學融通的“人才瓶頸”。
下一步,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科協將持續深化“三航”特色產學融通模式,力爭打造“全國高校科協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樣板”,為寧波市、浙江省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